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在改变数字内容创作的格局。也对现有的知识产权(IP)规则和法规提出了考验,因为大量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并且导致了法律诉讼,从而引发了国家、欧洲和国际层面的讨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是一项历经三十年发展的技术,它使用大型训练数据集(包括文本、图像和其他媒体)来创建新内容。最近,基于GenAI的服务激增,引发了一系列针对GenAI公司的版权侵权诉讼,凸显了将版权作品用作训练材料的问题。
欧盟的监管对策:首开先河
作为监管工作的先锋,欧盟最近就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达成了初步协议,这是一部开创性的立法,旨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创生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复杂挑战和道德考量。该法案将是建立全面法律框架的重要一步,以监督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确保其安全、透明,并尊重基本权利和现有法律框架,包括知识产权。
审查中的关键问题
在最近的一次欧盟知识产权局全体会议上,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人工智能法案报告员、欧洲议会议员阿克塞尔·沃斯邀请领域相关人事就人工智能提出的知识产权相关挑战提供见解和分析。
迅速发展的GenAI格局正在多个方面挑战着知识产权及其执法的传统界限。首先,GenAI因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作为培训材料而受到审查。这就要求对GenAI培训过程中使用的内容承担透明度义务,并为版权持有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以防止其作品被用于其他目的。此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创新的许可模式,以确定此类使用的条件和报酬。围绕GenAI成果的问题同样重要。一个主要的辩论领域是适用于Gen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难题延伸到如何区分人类在GenAI协助下创建的内容和GenAI自动生成的内容,从而提出了数字时代的原创性和作者身份问题。
将GenAI功能集成到在线服务中,如克隆著名歌手的声音或自动生成在线广告,也会引起具体的知识产权和责任问题,这也需要仔细考虑,以保障创作者的权利和消费者的利益。
来源:https://www.euipo.europa.eu/en/news/navigating-the-complexities-of-generative-ai-in-intellectual-property-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