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老师获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颁发的“服务能手”称号

中心老师获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颁发的“服务能手”称号

2023年11月15日至1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等文件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的具体要求,由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主办、电子科技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承办的“2023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以“深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来自全国高校的近300名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员参加。

图片1

本次年会从各成员单位选送的业绩突出、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中评选出了10名服务标兵,35名服务能手,29名服务新星。深圳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庞弘燊老师荣获“服务能手”称号。

图片2

深圳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于2018年成立,归属图书馆管理,以高校师生、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湾区新兴产业等为服务对象,重点围绕专利分析报告、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大数据平台建设、粤港澳湾区服务、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五方面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2020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联合授予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深圳市首家和唯一一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近年来,中心开展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决社会、企业需求方面,创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品,形成深大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报告模板体系。2018年在国内率先提供专利查收引报告、专利转让信息检索等分析报告,其中专利查收引和价值度分析报告支撑学校老师获批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重大项目和奖项;无效检索报告支撑企业诉讼取得成效,多份无效检索报告所检索出的相关专利协助企业成功无效诉讼方的专利;面向地区产业联盟和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专利分析报告》及《深圳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专利导航报告》等,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专利导航数据参考。

(2)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服务体系,面向公众和高校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全球3000多所高校的2000多万条的专利数据集合,平台首页设置了高校专利可视化页面,专门对深圳市、大湾区、国内、国际四个地区维度的高校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深圳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建成的高校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积极研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新模式,不断拓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新产品,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深圳高校知识产权大数据检索竞赛,基于平台出版发布两类季刊(《深圳市高校知识产权资讯简报》、《知识产权与技术转化资讯简报》)和年度分析报告《深圳市高校专利情况分析白皮书》等。该大数据平台服务曾被凤凰卫视节目录制报道,服务案例被国知局的《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20)》收录,服务内容获“2022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二等奖”。

(3)在助力知识创新转化方面,面向学校技术转化工作开拓服务新模式。通过合理应用专利分级分类体系,协助技术转化中心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其专利资产,精准识别高价值专利,科学预判学校专利面临的风险。2021年以“做好分级分类 支撑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支撑学校技术转化案例经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 15 个视频宣传的优秀服务案例之一。在对有效专利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分类以及价值度分级的基础上,每年度组织撰写《深圳大学专利分级分类报告》、《深圳大学年度专利分析报告》,并将内容推送给科技处、技术转化中心、学校各院系等专利创造和管理运营的相关主体,促进专利运营转化。

此外,通过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匹配校企需求,打破专利技术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推进学校专利开放许可工作。自2022年起组织协助开展校内专利开放许可工作以来,中心联合校内技术转化部门,已推动完成学校开放许可专利千余件次,专利许可服务校外企业数百家,工作成效显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