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排行榜(TOP100)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排行榜(TOP100)

发布:广东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数据提取: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

数据提取的参考数据: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公开公告的人工智能领域发明授权专利数量

数据提取时间范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随着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突破、计算能力的迅速提升以及海量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十年里迎来了质的飞跃,目前已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等各行各业。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预计到2022年将同比增长19.6%,达到4328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

全球多个国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提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我国相关人工智能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大,更被纳入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将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为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在此,由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负责承建的广东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对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公开公告的人工智能领域发明授权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供参考。

以公开公告日检索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明授权专利,共计14.87万件,分布在全球38个国家、组织或地区。受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政府鼓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2021年中国成为该领域最大的专利市场国/地区以及原创国/地区。其中,作为专利原创国/地区,来自中国申请人的专利占全球的39.67%;作为主要市场国/地区,该领域中国公开公告的专利量占全球的41.4%。

图1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原创国/地区以及市场国/地区分布情况(单位/件)

数据来源:incoPat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排行榜

对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公开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明授权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从IPC技术构成来看,全球申请人在该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涉及计算、推算或计数,电通信技术,测量、测试,控制、调节,医学、兽医学或卫生学,一般车辆等领域;中国申请人在该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分布趋势与全球申请人基本一致,具体涉及数据识别、记录载体,电数字数据处理,基于特定计算模型的计算机系统,图像处理,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数字信息的传输,图像通信等细分领域。

以申请人分析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明授权专利数量,统计全球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竞争力中国百强企业。从排名中可以看出,该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500件以上的中国企业有八家,其中,腾讯科技以2348件专利排名第一;华为以1168件专利排名第二;其次分别为国家电网、OPPO、百度控股、蚂蚁集团、百度网讯以及京东方等互联网平台、传统企业巨头及科技公司。

图2

数据来源:incoPat

百强企业中国省市分布

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所在的中国省市分布来看,百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市、广东省和浙江省。从百强企业专利占有量来看,广东省27家企业专利占有量(7589件)略高于北京市37家企业(7360件)。从企业类型来看,北京市37家企业主要包括国家电网、百度控股、百度网讯、京东方、商汤集团、字节跳动、联想、小米通讯、京东科技等传统行业巨头、互联网平台以及科技公司。广东省27家企业主要包括腾讯科技、华为、OPPO、大疆、中国平安、南方电网、格力电器、VIVO、汇顶科技、美的等科技公司以及传统行业巨头。

图3

百强企业中国省市分布

数据来源:incoPat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专利TOP10

在人工智能检索式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硬件相关的关键词及IPC分类号对检索结果做进一步限定,最终得到该细分领域检索数据,专利主要涉及计算产品、GPU芯片、FPGA、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图形处理器 、光学计算、中央处理器 、神经处理器、张量处理器 、集成电路、微芯片 、传统硬件等技术。

从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硬件领域中国十强企业(2021年发明授权量)来看,腾讯科技以554件专利占据领先优势,专利应用多与图像识别、数据传输、消息处理、可读存储介质、自动驾驶、数据编码等领域相关;华为以347件专利排名第二,专利应用多与无线通信方法、数据传输、网络设置、图像识别、无人机、性能指标、会话管理、数据存储、网络异常、图像检索、神经网络、芯片封装等领域相关;国家电网以262件专利排名第三,专利应用多与神经网络、时间序列、网络安全、能源网、故障预测、输电线路故障、巡检图像、动态路由选择、通信网规划等领域相关。

图4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专利十强

数据来源:incoPat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AI算法领域专利TOP10

在人工智能检索式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领域AI算法相关的关键词及IPC分类号对检索结果做进一步限定,最终得到该细分领域检索数据,专利主要涉及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二分类算法、多分类算法、回归算法、聚类算法、异常检测、感知机学习算法、感知机、线性回归、逻辑回归、K近邻分类算法、KNN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等技术。

从全球人工智能技术AI算法领域中国十强企业(2021年发明授权量)来看,腾讯科技以1119件专利占据领先优势,专利应用多与行为数据、图像检测模型、语音识别、文本分析、图像分析、交易数据、车辆、轨迹数据、机器学习、药物筛选等领域相关;国家电网以645件专利排名第二,专利应用多与神经网络、负荷数据、电缆隧道、机器人、故障停电、网络攻击、继电保护、检测模型、图像识别、低压配电网等领域相关;蚂蚁集团以440件专利排名第三,专利应用多与身份验证、样本分析、文本相似度、智能合约、隐私保护、人脸识别、图像分析、终端状态、神经网络等领域相关。

图5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AI算法领域专利十强  

数据来源:incoPat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智能应用领域专利TOP10

在人工智能检索式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领域智能应用相关的关键词及IPC分类号对检索结果做进一步限定,最终得到该细分领域检索数据,专利主要涉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文本挖掘、情感分析、高级算法、数据训练、深度学习、传感器、ICT、IOT、大数据相关的数据汇集、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涵盖语音识别及翻译领域(语音识别、翻译软件)、新闻领域(写稿机器人、智能视频剪刀手等)、教育领域(批改作业、教英文等教学项目)、金融领域(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刷脸支付等)、物流领域(智能分单、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仓、无人机等产品和服务)、零售领域(无人超市、进货量预测等)、交通领域(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医疗领域(利用AI和大数据机器筛查和分析医学影像以便辅助医生诊断等)、自然语音处理、智能语音识别与搜索、图像搜索、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

从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应用领域中国十强企业(2021年发明授权量)来看,腾讯科技以1958件专利占据领先优势,专利应用多与虚拟环境、交易数据、样本数据、观测数据、视频分析、语音识别、图像分析、服务器、分类模型等领域相关;华为以837件专利排名第二,专利应用多与指纹识别、触摸操作、预测模型、图像识别、音频数据、自动驾驶、通信设备、网络设备、指纹传感器、神经网络等领域相关;OPPO以713件专利排名第三,专利应用多与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拍摄图像、应用程序、可读存储介质、指纹识别、神经网络、显示装置等领域相关。

图6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智能应用领域专利十强  

数据来源:incoPat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高价值专利十强排行榜

高价值专利包括具备高经济价值的专利,以及具有高市场价值或潜在高市场价值的专利。此次专利价值度评分是以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中的专利“合享价值度”为依据。合享价值度主要依托于合享自主研发的专利价值模型进行计算,该专利价值模型融合了专利分析行业内最常见和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技术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保护范围层面等20多个技术指标),通过设定指标权重、计算顺序等参数,将专利分为1-10分,分数越高则专利价值越高,此次选取价值度为10分的专利为高价值专利。

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球高价值专利TOP10(2021年发明授权量)来看,入榜企业以互联网平台和科技企业为主,其中,蚂蚁集团以339件专利排名第一;华为紧随其后,以330件专利排名第二;百度控股以305件专利位居第三。其中,单从技术先进性来看,蚂蚁集团有293件专利评分为10分,华为有219专利评分为10分,百度控股有258件专利评分为10分。

图7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高价值专利十强

数据来源:incoPat

排行榜说明:

本排行榜中的专利数据以incoPat作为数据来源,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检索式基础上进行研究,最终得到本榜单的研究数据。专利检索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公开公告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明授权专利数量。检索地域所指的全球范围,原则上默认为incoPat收录的157个国家、地区和组织数据。中国企业包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企业,检索结果包含以企业和该企业同一控股股东下的关联公司为申请人取得的专利;申请人中国省市以该企业工商信息注册地址为依据。专利检索及工商信息查询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17日。本排行榜出现部分企业的专利件数相同,未做并排合并,是依据检索结果依次排列。以上排行榜仅为趋势性参考。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6RQabF-jnoH9-nTuM9DRw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