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2022年3月17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讨会”在线举行。会议由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与《暨南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齐聚云端,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云端论道”。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主持。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表示,近年来,暨南大学大学法学和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暨南大学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将集知识产权高端教育、高端研究、高端培训、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培养和培训全科型、复合型、高端型的知识产权人才,积极支持和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促进国家知识产权建设以及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以“知识产权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纲要》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知识产权领域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要从2006年知识产权战略成功的经验中认真总结规律,科学理性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公权和私权、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中国和世界、强国和富民等方面的关系,为2020—2035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与会学者从“《纲要》的宏观解读”“《纲要》知识产权制度认知阐释”“《纲要》的知识产权强保护”“《纲要》中的知识产权疑难问题解析”“《纲要》中的知识产权前沿问题”五个方面进行专题研讨。

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顺德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教授、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费安玲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黄玉烨教授分别发言,从宏观上就《纲要》的定位思考、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解读。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院长孔祥俊教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朱雪忠教授、香港大学李亚虹教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汇教授分别发言,就对《纲要》中“强”字的理解、知识产权的“三新”问题、将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口总额作为强国目标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陶鑫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黄武双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许春明教授、武汉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炼红教授分别发言,就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司法保护体制的重构、版权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等问题阐述自己的理解。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扬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太平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姚志伟教授、西南政法大学邓宏光教授、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许清讲师分别发言,就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审理机制、避风港规则的重构、证据规则的利用等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仲春副教授、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彭玉勇副教授、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黄细江、陈范宏、吴雨辉副教授分别进行发言,就人工智能立法、外观设计单独立法、大数据保护规则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存在的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徐瑄在闭幕式上以“作为中央事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为主题作总结发言。她指出,《纲要》中的知识产权认知定位是中央事权,将知识产权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中央的知识产权工作与法治工作是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央事权的知识产权工作,需要我们整个学界提供知识产权的理论共识、承担学术责任。知识产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战争”,我们在不断地打,并且有自信通过知识产权的战略实施打赢这场战争。

此次研讨会的举行为国内专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推动《纲要》的落地实施,更好融入国家战略,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来源:http://www.cssn.cn/glx/glx_bwsf/202203/t20220322_5399956.s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