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成立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成立将对于助力我国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纠纷也逐年增加。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在今年9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29.2万件,年均增长24.5%。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局面。面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局面和日益增多的现实,社会各界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涉外商事调解机构,也是被最高院首批纳入 “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调解机构,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及其在全国设立的各分中心近年来办理了大量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案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中国贸促会东莞调解中心为例,该中心2019年-2021年受理了353件知识产权案件,类型主要涉著作权和商标权的侵权纠纷,其中134件是涉外案件,这些案件全部由当事人主动向调解中心提出调解申请。
为了进一步推进调解工作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化发展,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举办了五场专家和企业研讨会,围绕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可行性、知识产权争议调解规则、调解员能力要求等广泛征求意见。调研显示,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绝大部分是解决知识产权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商业利益的平衡问题,而传统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往往耗时长、成本高,打到最后往往是双输的局面,企业普遍期待一种高效、友好、一揽子解决争议的纠纷解决方式,帮助其快速实现利益平衡,达到双赢。
在国际上,大量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采用和解方式结案,相较于诉讼,调解无疑能更好地回应争议当事人友好解决争议的诉求,同时也能更好地弥合文化冲突并化解多边争议。此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使得国际调解成为解决跨境知识产权争议的可选项。
经过近1年的酝酿,贸促会调解中心于9月29日在2021国际调解高峰论坛上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
据了解,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聘任了10名专家担任首批委员,汇聚了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和调解领域的顶尖人才。10名委员从业背景丰富,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前法官、国内外知名院校高级学者、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律师、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调解理论研究者,地域分布包括中国、欧盟和美国,是一支国际化、专业性、高水平的专家队伍,能够满足中外企业多方面的需求。
来源:http://www.ccpitcft.com/newsinfo/205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