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衡量生命科学领域专利影响力的新方法强调学术界在促进生物医学创新上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衡量生命科学领域专利影响力的新方法强调学术界在促进生物医学创新上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源于高校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的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但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影响却少见谈及。在一篇2021年3月11日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的文章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这篇文章开发了一个新框架来追踪源于高校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

该研究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的教授和主任Andrew Lo, Charles E. and Susan T. Harris组织开展。基于MIT技术许可办公室于1983年至2017年成立的、聚焦于治疗学的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的数据,研究人员对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组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企业专注于“治疗”这一主题,这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利用MIT附近的药物开发生态系统,这也让研究者们可以以药品许可数量作为关键的创新衡量指标。这项研究第一次系统地针对从特定的科研机构获得知识产权许可的治疗学企业群进行分析。

这项研究的作者Lo.教授说:“高校与私营企业风险基金日益增长的合作表明投资界对从科研层面促进药品开发抱有极大的热情。我们希望这个评价学术界对生物医学领域创新的影响的分析框架能够进一步促进对这些初创药物企业的投资,以弥补这些初创企业从早期研究到临床开发的资金缺口。

研究者构建了多维度的影响力评价框架,包括被引于FDA橙皮书的MIT专利、筹资、并购、专利许可、潜在新药物的发现以及美国药物批准。通过这一框架,研究者可以对MIT技术被许可人的创新能力与制药行业历史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Lo和Nelsen教授、MIT学生Samuel Huang, Kien Wei Siah, and Shirley Chen以及LFE助理研究员Detelina Vasileva发现,四种通过审批的小分子药物引用了MIT专利,另外31种通过FDA审批的药物与MIT技术被许可人有一定关联。在这31种通过审查的药品中,55%为新分子实体。同时55%的药品获得了优先审评,说明这些药品能够解决目前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这些统计结果也比较了行业平均水平:1991-2017所有通过FDA审批的新药品中,31%为新分子实体,24%获得优先审评。尽管小样本的比较效力有限,同时我们也不清楚新分子实体和优先审评的选择是否存在中小生物技术企业偏向,但是这项研究表明,MIT技术被许可企业可能拥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创新能力。

在分析MIT技术被许可公司的财务和研发组合时,这项研究还发现,学术界知识产权在企业的成功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形成人才团队、促进融资,以及为未来的研发奠定基础。Lo教授补充道:“高校知识产权与药物许可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我们的也无法从所有角度对MIT对治疗学的贡献进行分析。但从Alynylam,bluebird bio,Editas Medicine和 Sangamo这些获得MIT知识产权许可的企业来看,毫无疑问MIT一直以来都在为治疗学的创新做贡献。”

来源:麻省理工官网,https://mitsloan.mit.edu/press/new-framework-measuring-impact-life-sciences-patents-highlights-growing-importance-academia-accelerating-biomedical-innovatio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