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欧洲专利局(EP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就明年的合作计划达成一致,这是加强专利制度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在慕尼黑举行的局长会议上,EPO主席António Campinos和CNIPA局长申长雨签署了《2019年度双边合作工作计划》。
重点关注未来双方在专利联合分类、自动检索系统、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五个办事处合作、2019第十三届董事会议议题及其他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重要共识。良好的知识产权合作是确保中欧贸易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结构转型,将“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升级”推向产业链,必将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加强知识产权立法、执法进度和力度,中欧的共同努力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创新和经济合作。
该计划重点关注专利法和专利审查指南、审查质量、数据交换、分类、检索工具和机器翻译等领域,并预计开展计算机实施发明的联合研究。它是EPO和中国知识产权局去年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的一部分——这是中欧专利机构之间的第一个此类协议。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对欧洲专利局至关重要,”欧洲专利局主席Campinos说,“我很高兴和申局长进行首次正式会面,我们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以更好地服务我们两个地区的用户。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和欧洲企业合作以及密切磋商,努力提高专利许可程序的质量,以提高全球专利制度的效率。” Campinos先生补充说:“我们将着眼于加强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相关发明的合作。这将使那些希望在这些领域获得快速可靠服务的用户获益。”
欧洲专利局与中国知识产权局的合作可追溯到1985年,两个专利机构签署第一份谅解备忘录至今已经30多年。双方的合作为中国专利制度现代化,以及在国际层面改进专利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欧洲而言,中欧专利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快速增长的中国专利数据,并改善了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欧洲公司的专利保护。
2017年,CNIPA收到了超过130万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国目前是欧洲专利申请量第五大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申请人在EPO的增长非常强劲(2017年增长17%)。
去年,中国公司华为首次成为欧洲专利局最大的申请人。
丁培,卢欣宇编译自:EPO and Chinese IP office sign bilateral co-operation plan https://www.epo.org/news-issues/news/2018/20180925.html